學生成結核病易感人群
結核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在全球,每年結核病奪取140萬人生命。在我國,目前有500萬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每年有5萬人死于結核病,相當于每10分鐘就有1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算,我國每年新發病人100萬,年遞降幅度為3%。在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我國僅次于印度排在第二位。結核病是我國重點防控的主要傳染病之一。
結核病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容易經空氣中飛沫甚至氣溶膠傳播。一名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在一年里平均可以傳染10至15人。新生兒接種的卡介苗不能預防成人患病。結核病患者主體是青壯年,導致家庭和社會勞動力損失。中學生和大學生也是結核病的易感人群,但往往被忽視。國家疾控中心近期對一起中學肺結核暴發疫情調查結果發現,在一個有77名初中生的班里,竟有37名學生同期患病。學習壓力大,營養不足,缺乏運動鍛煉,校舍條件差等是學生罹患肺結核的風險因素。
結核病可防可治。通過我國政府的推動和國際援助,國家免費提供結核病診斷和治療。我國在1990年至2010年間結核病死亡率降低了80%,患病率降低了一半。結核病治療需要較長的療程,一般結核病患者需要堅持每天服藥6至8個月,不能間斷,絕大多數都能治愈。但是,由于我國80%以上的肺結核病人在農村或是流動人口,醫療服務的可及性不如城鎮居民和非流動人口,病人接受長期規范治療的依從性差,往往治療效果不好。
現有的幾種抗結核藥物已經使用了半個世紀以上,近年沒有新研發的藥物可用,如果治療過程不規范,很容易出現耐藥性和耐多藥性。據衛生部2007—2008年組織全國結核病耐藥性基線調查結果估計,我國每年新發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約12萬,病例數居世界首位。迄今查出并接受規范治療的僅數千例。由于多數耐多藥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和管理,不斷排出病菌傳染他人,對公眾造成了嚴重的健康威脅。如今,越來越多的初治患者在沒有治療之前就是耐多藥狀態。
當前,在結核病防治的實施上,存在著早期發現和治療管理兩個薄弱、困難環節。首先,由于結核病發病隱匿和檢測技術方法的局限,診斷發現病人主要依賴患者有了癥狀到醫院就診的被動發現方式。雖然通過體檢拍X光片可以主動發現肺結核,但患者主體人群很少體檢。這就需要研究如何確定高風險人群,有針對性地開展主動發現工作。目前仍在廣泛使用的痰涂片染色、顯微鏡檢查的方法使用了130多年,檢出率低。而對發現耐多藥結核,由于新型檢測技術設備和檢測成本高,目前還不普及,總體發現率低。其次,對于已經確診的肺結核患者規范治療管理脫失率高,特別是對耐多藥結核治療困難重重。耐多藥肺結核的治療主要依賴二線抗結核藥物,由于療程長達24個月,患者的規范治療依從性更差,治療過程中患者大量流失,只有少數能夠堅持治療。
我們不能帶著數百萬之眾的結核病患者進入小康社會。國家和地方各級結核病防治隊伍規模小,力量薄弱,經費缺乏,遠遠不能適應防治需求,需要大大加強政府投入,建立醫防結合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切實有效的防治體系,減少新發結核病,減少耐多藥的出現。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控中心主任)
分享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