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項中醫藥團體標準發布
11月26日,中醫藥行業的幾大學會、協會在北京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集中發布了109項中醫藥團體標準。這些中醫藥團體標準的出臺和推廣實施,對規范中醫藥臨床診療、基本術語及評價方法等意義重大。那么,這109項中醫藥團體標準的出臺,將使哪些領域告別“自由生長狀態”,逐漸進入標準化時代呢?
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32項中醫藥團體標準
此次發布會上,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了《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編制通則》、《中醫神志病診療指南》、《中醫紅外熱成像技術規范·攝像環境》等32項標準。
中醫臨床指南的編制有了技術指導 國際上對于臨床指南的制定已有成熟的程序和方法,但對中醫并不適合。一方面由于中醫缺乏有力的循證證據支持,制定的指南難以被國際相關組織認同,不易獲得國內外廣泛接受;另一方面,中醫證類的分級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必須設計符合中醫自身特色、又符合循證醫學特點的證類標準。因此,如何在現有國際指南制定程序方法的基礎上,結合中醫藥實際,規范中醫臨床實踐指南制定程序和方法,是科學制定中醫臨床指南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下,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牽頭,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協作,在中國工程院王永炎院士指導下制定完成的《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編制通則》,正文共設6章和2個附錄,主要介紹了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編制的程序及方法,規定了中醫臨床診療指南的結構及編寫要求。其中第5章是整個標準的重點,以中醫藥標準制定的各階段為綱,詳細闡述了標準制定各階段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內容、技術方法。
國內首部神志病臨床診療指南 由國內28家單位近百名專家歷經4年不懈努力編寫制定的《中醫神志病臨床診療指南》,是國內第一部指導中醫神志病臨床診療的技術規范性文件,為癲病、癇病、強迫癥、產后神志異常、嗜睡癥等30種中醫神志病科疾病的臨床診療提供了技術規范。指南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中醫病證部分”,選擇中醫療效具有相對優勢的22個病種進行編寫,采用中醫病名,闡述中醫辨證論治,重在保持中醫特色;第二部分為“西醫疾病部分”,選取臨床常見及具有中醫診療優勢的8個病種進行編寫,采用西醫病名,提供西醫診斷依據,重點強調和突出中醫辨證論治。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大概每13人中就有1人有精神疾病。據參與標準制定的中華中醫藥學會神志病分會主任委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神志病醫院院長趙永厚教授介紹,西醫學作為精神疾病的臨床主導診療方式存在藥物副作用和藥物依賴兩大突出問題,還會引起人體生理生化機能的紊亂,而傳統中醫藥療法則逐漸凸顯并發揮出獨特的作用和優勢。但目前我國對中醫神志病的臨床診斷、治療及療效的評價標準不一,影響了治療方案的優化和規范,嚴重阻礙了中醫藥防治神志病能力的發揮及中醫神志病學科的發展?!吨嗅t神志病臨床診療指南》明確了中醫神志病臨床證候診斷及辨證標準、治療及用藥規律,將有助于提高神志病的整體臨床診療水平,為全面構建中醫神志病預防體系、診療體系、康復保健體系,構建全民精神和心理健康中醫藥醫療服務體系及“醫療-社區-家庭”一體化、可持續的神志病防治與康復體系提供必要的基礎與保障。
首次對中醫紅外熱成像檢測技術的攝像環境制定標準 《中醫紅外熱成像技術規范·攝像環境》由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承擔研制,包括中醫紅外熱成像攝像環境、室內溫度、室內通風等術語的解釋,以及索引和參考文獻等一般內容;正文包括7個部分,分別是前言、引言、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指導原則、環境指標參數。該標準對中醫紅外熱成像檢測過程中具有客觀的指導意義,下一步將在應用紅外熱成像的機構以開展培訓或學術研討等形式進行推廣和應用。
中國中藥協會發布37項團體標準
中國中藥協會此次發布的37項團體標準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多項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由中國中藥協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河南中醫學院、北京東華原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共同編制完成。這些標準對于全面提升中藥行業標準化水平,促進中藥產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道地藥材”不道地等混亂局面有望結束 道地藥材是優質中藥材的代名詞。在常用的500種中藥材中,具有道地性的藥材約占200種,其用量占中藥材總用量的80%。由于道地藥材與非道地藥材相比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市場上非道地藥材冒充道地藥材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道地藥材的療效,甚至影響用藥安全。當前,在道地藥材生產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盲目引種,許多非道地藥材產區也盲目種起了“道地藥材”,造成藥材品種混亂;二是道地藥材產區藥材種質混雜,品種退化,導致藥材品質參差不齊;三是道地藥材產區種植、生產、加工、貯存等分散無序,不規范,使藥材質量不穩定,甚至由于環境質量下降,真正的道地藥材也面臨重金屬、農殘等超標的威脅;四是道地藥材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滯后,缺乏有效的保護手段。這些問題一方面導致道地藥材質量下降;另一方面造成道地藥材的特征被淡化或混淆,使非道地產區的藥材流進道地藥材市場充當“道地藥材”成為可能。
現在,這種混亂局面將有望結束。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牽頭制定的《道地藥材通則》以及“茅山蒼術”、“文山三七”“阿拉善肉蓯蓉”“冬蟲夏草”等26項道地藥材標準,明確了道地藥材的特征及成因,從藥材標準用語、藥材來源(種源)、植物學性狀、產地、生產環境特征、藥材商品性狀、藥材化學成分特征等多方面制定了道地藥材標準,不僅為道地藥材的鑒別提供了依據,而且對實現道地藥材優質優價、保護道地藥材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藥用植物資源調查技術規范》為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保駕護航 正在進行的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現已在31省份922縣展開,參與普查工作的人員達到1.9萬人。這項工作規模大、參加人員多、技術要求高、調查內容涉及面廣,各地的資源情況、人員隊伍和工作環境等方面差異較大。若缺乏統一的標準,普查人員僅依靠個人經驗,僅著眼于當地情況,就會造成調查結果、調查質量參差不齊,不利于普查成果的梳理與推廣。
此次頒布的《藥用植物資源調查技術規范》,從工作方案、野生資源種類和分布、野生資源調查樣方設計、野生資源量調查、野生藥材蘊藏量、栽培資源調查、標本采集和制作、普查員證制作8個方面制定了技術規范?!?個技術規范填補了中藥資源普查領域的標準空白,規范了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將為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提供技術準則和技術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中藥資源中心主任、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專家指導組組長黃璐琦說。
1002個中藥學名詞術語的中英文名得以統一 《中藥學基本術語》的頒布,解決了一直以來中藥名詞術語使用不規范問題。長期以來,由于地域、文化和認識等方面的不同,中藥學術語的應用很不規范,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等普遍存在。近年來,隨著中醫藥學的發展,國際交流范圍擴大,國際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對中藥學術語的要求逐步提高,迫切需要按照中藥學的概念體系,建立統一、科學的中藥學基本術語標準。
《中藥學基本術語》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項目。其研究內容包括建立中藥學基本名詞術語標準的概念體系和界定約1000個中藥學基本名詞術語的中文名、英文名及其定義。該研究最終結果包括中藥學基本術語綜合部分(一般概念、中藥采集、貯藏、鑒定、炮制、性能、功效、配伍、禁忌、用法等10類310個基本術語)和中藥學基本術語藥名部分(礦物、植物、動物等3類中藥藥名692個基本術語)共13類1002個術語的中文名、英文名及其定義?!霸摌藴蕦τ诖龠M中藥學學術交流和中藥現代化,滿足中醫藥科研以及中藥產業發展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秉S璐琦說。
《中藥機器煎藥規范》結束了幾千年煎藥無標準的歷史
“《中藥機器煎藥規范》是一項具有創新性的標準,可能會成為中藥煎煮方面的第二個國際標準,并對推動我國煎藥機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起到積極作用?!秉S璐琦如此評價這部新頒布的標準。
近年來,煎藥機因有效解決了中藥湯劑煎煮過程繁瑣及儲存、攜帶等方面的問題而得到普及應用。目前煎藥機每年的產值超過2億元,市場雖然不算大,但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煎藥師的人身安全以及中藥的療效等。前不久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公布了《中藥煎藥機》國際標準,旨在確保非密閉草藥煎煮設備和密閉草藥煎煮設備的安全和質量。而在煎藥機操作與應用方面,由于目前煎藥機品種較多,缺乏統一的規范,中藥湯劑的穩定性和有效性很難保證。
“《中藥機器煎藥規范》的頒布,結束了幾千年煎藥無標準的歷史,把煎藥這項傳統技術與現代煎藥機技術結合并通過標準固化下來。指導煎藥師正確使用煎藥機,提高代煎藥品的質量,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最值得關注的是,該標準首次提出了中藥湯劑質量快速檢驗方法,湯劑熬好后滴一滴,幾秒鐘就知道是否合格。而以前老百姓都是根據經驗由湯劑的顏色做出判斷?!眳⑴c該標準制定的北京東華原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姜黎濱說。他還透露,《中藥機器煎藥規范》國際標準已經被列入ISO2016年發展計劃?!跋M阎兴巿F體標準變為國際標準。中國企業要走出去,就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苯铻I說。
中國針灸學會發布9項針灸團體標準
中國針灸學會發布的9項針灸團體標準是:由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完成的《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神經根型頸椎病》;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完成的《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肩周炎》;由天津中醫藥大學完成的《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膝骨關節炎》和《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慢性萎縮性胃炎》;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完成的《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過敏性鼻炎》;由南京中醫藥大學完成的《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突發性耳聾》和《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單純性肥胖病》;由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完成的《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由陜西中醫學院完成的《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針灸標準化體系逐步建立
據中國針灸學會會長、中國針灸學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劉保延介紹,目前全球已有180多個國家在使用針灸,而且國際上1500多個西醫指南中,已有30多種病的指南推薦了針灸作為一種可以應用的選擇。這說明,針灸正在逐步進入世界主流醫學體系?!霸谶@種情況下,盡快建立針灸標準化體系,規范針灸行為,保障臨床質量,減少臨床不良反應,是標準的重要任務?!眲⒈Q诱f。
此次發布的《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是根據針灸臨床優勢,針對特定臨床情況,參照古代文獻、名醫經驗以及現代最佳臨床研究證據,結合患者的價值觀和意愿,系統研制的幫助臨床醫生和患者做出恰當針灸處理的指導性意見。9項標準分別確定了各自病種的針灸診治原則,提出了各自病種的針灸推薦方案及相關證據,明確了各自病種的針灸治療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這只是針灸標準化建設的開始。據了解,中國針灸學會已經制定了針灸標準化發展規劃,針灸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組織制訂了25項針灸團體標準(已發布22項,正在審定3項),形成了高效的針灸標準化運行機制,培養了大批針灸標準化人才,建立了包括香港在內的6個“針灸團體標準推廣應用示范基地”?!澳壳搬樉念I域已有國標20多項、行標20多項,但這只是開頭,我們要建立針灸的標準化體系?!眲⒈Q诱f,臨床實踐證明,單用針灸就能獲得很好療效的有80多種病癥,現在才制定20多種臨床指南,下一步要把這80多種病癥的指南全部制定出來;已征集到的50多個采用針灸能夠改善癥狀的病癥,要制定出指南;此外,對于西醫指南中推薦了針灸的30多種病,也要制定相應的臨床實踐指南,因為西醫指南中只是推薦可以使用針灸,并無具體內容。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發布14項維吾爾醫臨床技術標準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此次發布了白?。ò遵帮L)、鱗屑癬(尋常型銀屑?。?、膝關節努合熱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心痛?。ǚ€定型心絞痛)、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瓦惹瑪熱依木(宮頸炎)、子宮瘤(子宮平滑肌瘤)7種維吾爾醫優勢病種的維吾爾醫診療指南和維吾爾醫療效評價標準。
維吾爾醫開啟標準化大門
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維吾爾醫學,積累了極其豐富的醫療實踐和理論知識,尤其在白癜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治療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診療方法、技術和方劑,但也存在一些嚴重制約診療水平提高的關鍵問題,如對上述優勢病種的維醫臨床及應用研究不夠深入;維醫醫療機構缺乏統一的維醫證候診斷標準和規范的療效評價體系;缺乏突出維醫藥特色、療效確切的治療方案;基層維醫醫療機構維藥制劑匱乏;缺乏醫保等第三方認可的診療指南、臨床路徑等診療規范;尚未組建多中心維醫臨床研究平臺及研究團隊等。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此次發布的14項維吾爾醫臨床技術標準,是依托2項“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4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聯合區內外10余家醫療、科研、教學機構,歷經8年多研究取得的創新性成果,該項目同時組建了維醫臨床研究平臺及其研究團隊。這些標準將有助于規范維吾爾醫對常見病的診斷、治療,為臨床醫師提供上述7個病種的維吾爾醫標準化診療策略與方法,規范診療行為,從而提高維吾爾醫對常見病的診療水平和科研水平。
中國藥膳研究會發布17種藥膳技術指南
中國藥膳研究會發布的《常用特色藥膳技術指南(第一批)》,包括了蓮籽荷葉蒸湖鴨、天麻汆魚片、百冬灌藕、板栗燒雞塊、葛粉羹、山藥湯等17種常用藥膳的技術指南。
保健藥膳的配方制作有了技術指南
藥膳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具有調整人體臟腑、氣血、陰陽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標有“藥膳”的菜肴、湯品、面食、米食、酒、飲品等。藥膳所用中藥應為國家整理頒布、食品安全性高的101種藥食同源、藥食兩用的食材。我國具有使用藥膳的悠久歷史,且藥膳品種多樣,地區之間藥膳制作、服務、使用方面差異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對藥膳的保健需求不斷增加,藥膳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一些如配方不符合中醫藥養生理論、制作不規范、使用不恰當等問題。
建立藥膳技術標準是指導中醫養生實踐和建立中醫養生保健規范的基礎?!冻S锰厣幧偶夹g指南(第一批)》是在古今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根據中醫理論、現代人口學特征以及實際操作情況,制定的17種常用特色藥膳的技術標準,分別包括功效、適用人群和禁忌人群、藥膳配方、材料選擇推薦意見以及制作方法等?!捌渲械拿恳粋€藥膳品種都有充分的古今文獻依據,如當歸生姜羊肉湯和加味甘麥大棗羹都來自《金匱要略》,清爽茶來自《證治要訣》。這些標準中所采用的原材料、輔料中的藥材都是國家相關部門整理頒布的、食用安全性高的101種藥食同源、藥食兩用的藥材,配方符合中醫理論。這些標準都取得了行業內外專家的共識?!敝袊嗅t科學院副研究員荊志偉說。
據了解,這些藥膳標準是在中國藥膳研究會的帶領下,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北京天下一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回民醫院等單位的臨床專家、藥膳專家、營養學專家共同制定的。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桑濱生認為,此次發布的109項中醫藥團體標準,主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領域廣,涉及中醫醫療、保健、中藥、針灸、民族醫藥、藥膳等多個領域;二是特色濃,這些團體標準都是頗具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領域,中醫神志病診療指南體現了中醫藥在精神情志疾病領域發揮的作用,維吾爾醫常見病診療指南和療效評價標準彰顯了民族醫藥防病治病的特色,針灸臨床實踐指南突出了中醫非藥物技術方法治療疾病的獨到優勢,道地藥材標準展現了深厚的中醫藥歷史文化底蘊,藥膳標準深刻闡釋了中醫“藥食同源”的理念;三是創新性強,此次發布的中醫藥團體標準很多都是該領域首次發布,如中藥機器煎藥規范不僅是國內首個該領域的標準,同時也以此為基礎申報了國際標準提案;四是貼近需求,這些中醫藥團體標準面向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直接指導中醫醫療保健服務實際,目的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更為規范的中醫藥服務。
(責任編輯:)
分享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