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診治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于3月24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診治有關情況,請相關疾控專家和醫療專家回答媒體提問。文字實錄如下。
主持人: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歡迎參加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續加強醫療救治,將重癥患者向高水平定點醫院集中,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要實行“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維護好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診治。
我們請來了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尊友先生、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王貴強先生、北京地壇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王融冰女士,請他們就防控措施、患者診治、通用方劑等來回答媒體提問。
2020-03-24 15:00:24
主持人:
首先,通報一下疫情情況。
3月23日0時—24時,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78例;新增死亡病例7例,全部為湖北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5例。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56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769人,重癥病例減少176例。
截至3月23日24時,據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4735例,其中重癥病例1573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73159例,累計死亡病例3277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1171例,現有疑似病例132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69118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2077人。
湖北新增確診病例1例,為武漢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無現有疑似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44例,其中武漢426例;新增死亡病例7例,全部為武漢病例;現有確診病例4318例,其中武漢4268例;這里面重癥病例1539例,其中武漢1527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60323例,其中武漢43214例;累計死亡病例3160例,其中武漢2524例;累計確診病例67801例,其中武漢50006例。
3月23日0時—24時,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4例,其中北京31例,廣東14例,上海9例,福建5例,天津4例,江蘇3例,浙江2例,四川2例,山西、遼寧、山東和重慶各1例。截至3月23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427例。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576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356例,澳門特別行政區25例,臺灣地區195例。
3月23日,新增確診病例78例,其中北京、上海、湖北、廣東本土確診各1例,境外輸入74例。根據世衛組織最新通報,全球確診病例已突破30萬例。零星散發病例和境外輸入病例引起的傳播風險依然存在,防控工作仍不可掉以輕心。以上是疫情情況。
2020-03-24 15:03:30
主持人:
下面進入現場提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圍繞今天的發布主題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0-03-24 15:03:49
新民晚報記者:
上一次發布會上您提到新冠肺炎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請問病毒感染性疾病一般有什么共同特征?相比其他的病毒感染疾病比如SARS、手足口病等新冠肺炎具有什么不同之處?謝謝。
2020-03-24 15:08:10
王貴強:
病毒性疾病是有共性的,新冠病毒感染也是病毒性感染的一種。病毒是一個非常小的,在目前來講是最小的一個微生物,需要在細胞內存在,必須有一個細胞養著它,才能生存,才能復制再感染其他的。目前病毒疾病總體來講沒有特效藥,現在大部分病毒疾病都需要對癥支持治療,只有少數的抗病毒藥用于病毒性疾病,包括流感,流感的抗病毒也是抑制了病毒復制,并沒有清除,也就是說吃上以后使病毒血癥時間短了,使病毒存在時間短了,最大程度減少病情的進展,縮短了病程而已?,F在乙肝病毒也是通過抗病毒、抑制病毒復制使病情穩定,去不了根。艾滋病也是一樣,必須通過長期抗病毒治療控制疾病進展?,F在只有唯一的一個慢性病就是丙型肝炎可以治愈了,丙型肝炎通過抗病毒治療能夠徹底治好,這是現在唯一能夠通過抗病毒藥使疾病治好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新冠病毒的特點和流感、和非典比較也有一些特點,比如它的傳染性相對強,比SARS強很多;從致病性來看,相對比流感重、比SARS輕。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從轉歸來看,病毒存在時間初步看好像時間比較長,病毒排毒時間相對長一些,這可能和SARS、流感相對比來講它更長一些。所以對這個新的病毒性疾病還有很多不認識的地方,還在逐漸積累經驗,通過各種研究、臨床觀察,希望通過大量的數據觀察、研究工作,能夠逐漸認識新冠病毒的整體特點,包括病毒血癥的情況,病毒的動態變化、轉歸等等。謝謝。
2020-03-24 15:16:45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從3月11日世衛組織宣布疫情具有大流行特征以來,國際疫情的快速蔓延導致境外輸入風險一直持續增加,專家們有沒有研判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境外輸入病例走勢會如何?口岸城市、樞紐城市的防控壓力是不是會一直加大?大家最關心的是,境外的輸入會不會導致本土的第二次大流行?謝謝。
2020-03-24 15:18:48
吳尊友:
謝謝你的提問?,F在全球新冠肺炎的形勢非常不樂觀,還在繼續蔓延擴散。剛才主持人已經通報了境外輸入的情況,從數據來看最近輸入的病例在增加,我們的樞紐地區和口岸城市防止輸入的壓力在不斷加大。大家都很關心,我們國家的疫情暫時得到很好地控制,境外疫情不斷上升,那么輸入增加以后會不會出現再次流行。
我可以這樣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建立了“三道防線”,這“三道防線”能夠很好地抵御境外輸入病例。第一道防線,境外感染者在入關時海關是第一道防線,海關通過測量體溫、詢問癥狀,以及對旅行史的報告,能夠發現如果有癥狀或者出訪前已經有癥狀的可以篩查出來,篩查出來以后直接送到指定醫療機構治療。第二道防線,入境后的人員要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如果處在潛伏期的進來了,這14天的觀察期就能夠發現,出現癥狀后很快會送到指定醫療機構去診斷治療。第三道防線,萬一第一道、第二道還有漏的,避免出現癥狀以后,他總得要去到醫療機構就診,經過前一陣的新冠肺炎的防疫實踐鍛煉,我們的醫務人員已經有了這個意識,一旦有病人很快能夠診斷治療。目前為止,我們的輸入病例基本堵在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我們兜底的第三道防線還沒有發現病人,所以我們的“三道防線”應該能夠很好地防范輸入病例造成再次流行。
2020-03-24 15:19:06
香港中評社記者: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患者陸續出院,請問在患者康復方面中醫藥有什么優勢?能發揮什么作用?謝謝。
2020-03-24 15:19:23
王融冰:
你的問題是大家所關注的,康復期治療是中醫的傳統也是中醫特色,目前經過前一段救治工作,大約7萬多患者已經進入康復期。通過對這些患者的調研,會發現他們還有一些癥狀,比如乏力、納差、不想吃飯、心慌、氣短、失眠、抑郁等,這些癥狀的徹底解決需要中醫藥的幫助,中醫藥治療疾病是整體調治,在這方面積累了幾千年的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方藥、中醫技術,這些中醫技術不僅在中醫院應用,在一些西醫院的康復科和康復醫院都廣為應用,療效確切。
在第七版國家診療方案還有最近印發的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里都具體介紹了很多方法。第一是辨證論治藥物治療,這些是一少部分病人需要,大多數的康復治療需要中醫特色技術去干預。絕大多數癥狀是屬于功能性的,通過中醫調理會比較快見效。中醫康復專家介紹了很多,比如中醫飲食上的調整,一些食譜很開胃。還有中醫特色的五行、五音和五臟相關聯的音樂,聽到了這些音樂,心情自然有些舒緩。還有大家熟悉的針灸、拔罐、刮痧、耳豆、穴位按摩,針對疫情還推出了呼吸鍛煉的六字訣,傳統功法太極拳、八段錦之前都推薦過介紹過,武漢地區還編制了康復操,這些都有利于病人舒緩情志、增強體質,盡快提高生活質量,恢復到患病前的健康狀態。武漢還有康復驛站和中醫康復門診,武漢地區以外沒有那么多病人,中醫康復門診可以滿足大家的需要。這些中醫技術涉及到藥物、經脈,必須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保證療效。
另外,有一些病人存在器質性病變,比如有些人肺炎吸收的比較慢,通過中醫的辨證治療,用藥物可以促進肺炎吸收。還有少數的危重病人、重病人出現肺功能受損或者肺纖維化,一旦形成肺纖維化這將伴隨終身,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我們應該吸取抗擊SARS的經驗,應該讓這些患者盡早的得到中醫的辨證施治,同時還要有康復方法的訓練,盡量減少損傷。
中醫如何減少纖維化呢?這不是非常簡單的問題,因為不是一般康復能夠解決的,需要患者和醫生堅持一段時間,開始可以辨證施治用藥物解決,后來不能長期靠湯藥,需要用一些中成藥。在既往研究的基礎上,根據重大專項、國家重大科研課題的成果,可以為病人在長期治療上用中成藥維護健康。這些需要患者的堅持也需要醫生耐心為病人辨證施治選擇藥物。一般情況下,中醫從活血化瘀、氣滯血瘀、脾肺兩虛入手治療,根據既往經驗也是可以取得療效的。謝謝。
2020-03-24 15:40:45
中阿衛視記者:
目前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其中也包括中醫方面的經驗。中國是否會向世界推薦采用中醫的治療方法?
2020-03-24 15:41:05
王融冰:
昨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女士已經在發布會上介紹了這方面的問題,作為我們行業,前期已經取得的一些工作經驗、體會,我們非常愿意和國際上的同道們一塊為疫情救治盡自己的努力,跟大家分享中國經驗、中醫經驗、中醫方案。謝謝。
2020-03-24 15:41:19
深圳衛視記者:
據了解,流調工作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各地也派出了流調人員赴湖北武漢,請問目前流調工作的基本情況是怎樣?有哪些新發現?謝謝。
2020-03-24 15:42:46
吳尊友: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流調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流行病學調查在抗擊新冠肺炎對于很多傳染病的防治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流調做什么?如果報告一個傳染病,疾病控制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第一要明確他怎么感染的,誰傳染他的,這是第一個要弄清楚的。第二,他現在發病了,發病前他接觸了哪些人?會不會把這個傳染病傳給其他人?流行病學調查對于我們控制疫情至關重要。它取決于你調查的仔細不仔細、認真不認真,這里取決于工作人員和病人之間的信任、溝通和交流。你問的仔細,就能夠幫他回憶他發病前一段時間他接觸了多少人、哪里接觸的,什么方式接觸的,有沒有可能造成傳播,這個就叫密切接觸者。發現了密切接觸者以后,對于新冠肺炎的情況來說,所有的密切接觸者要隔離觀察14天,這14天是根據新冠肺炎的最長潛伏期而來的。如果這個病人接觸的人可能被感染了,在觀察14天的時候他應該要發病了,如果不發病就說明他很大可能沒有被感染。我們流行病學調查把整個傳播鏈以及傳播的網絡給它描繪清楚,使得我們的控制更加有效。
對于現在我們的重點,一方面在湖北武漢要繼續做好出院病人和康復期病人的繼續觀察,因為我們對這個病的認識是很有限的。另一方面重點是如何防輸入,防輸入的調查中,包括發現病人的,在機場、在海關發現病人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及在觀察期間,就是入機場以后的14天觀察期,留觀的人發病了,對這些人還要再做流行病學調查,這些工作都是非常艱巨的。在2月20日我到武漢的時候,當時武漢有1800多個流行病學的調查隊,每個隊有5人,這樣一支隊伍對我們掌握疫情,掌握密切接觸,控制疫情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謝謝。
2020-03-24 15:42:5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到目前為止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解剖工作進展如何?有什么樣的重要發現?謝謝。
2020-03-24 15:43:13
王貴強:
謝謝提問,到目前為止有幾個團隊在做病亡患者的尸體解剖,目前得到的數據是29例進行了尸體解剖。從目前得出的數據來看,我們在第七版診療方案里大部分有所體現,當然樣本量越大,可能對證據的支撐越重要。從初步病理結果來看,像臨床看到一樣,首先累及到肺,表現在肺臟里面有實變,有大量的滲出,有炎癥細胞因子的侵潤,和炎癥細胞大量的浸潤包括單核巨噬系統等等。同時也在肺里看到一些血栓、壞死的組織,看到了出血這樣的表現??傮w來看,肺部病變還是非常重的。
同時病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發現,在小的支氣管里看到很多分泌物,這些分泌物堵塞了小氣道,影響了氣體的交換,直接影響到體內的氧合,氧就不夠用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發現,電鏡下肺里還能夠看到病毒顆粒。同時用核酸檢測方法,發現病毒核酸,免疫組化方法看到抗原,提示這些病亡患者的病毒仍然在肺里存在,這些都給臨床提供非常重要的提示。在臨床上采用霧化、吸痰,積極通暢氣道,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從病理上得到的信息。包括現在針對抗凝治療的理念,抗病毒治療的問題,這都是從病理得到的很重要的信息,來指導臨床實踐。
除此之外,從病理上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系統是受累比較重的,就是免疫系統。我們知道免疫是抵抗病毒細菌感染非常重要的自身能力。但是在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亡人群里可以看到,他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打擊,這種打擊是原因還是結果?目前還不清楚,但至少這個現象還是非常明確的,可以表現為脾臟縮小,淋巴結里的免疫細胞減少。淋巴結也好、脾臟也好,這都是所謂的網狀內皮系統,都是免疫細胞存在的地方,而這些組織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同時,骨髓里的免疫細胞也少了。臨床上可以看到白細胞少、淋巴細胞減少和病情的進展甚至死亡有非常明確的相關性。這和病理,和臨床是非常吻合的,這也告訴我們,這些因素對免疫系統的損傷,可能是導致病人最后死亡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臨床上對重癥、危重癥的患者,現在診療方案里面也強調用一些免疫增強劑,提高免疫的辦法,包括胸腺素、中藥也可能提高免疫,達到有效的控制病毒復制、提高免疫的作用。
后期我們要特別關注院內感染的問題,因為免疫力低了,非常容易出現細菌、真菌的感染,所以現在目前從危重癥的病例也看到了這種現象,在后期常常出現合并各種感染,而這種合并感染常常是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當然其他臟器也有受累,包括心臟、肝臟、腎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包括血栓形成、出血、壞死,但是這些臟器損傷是不是原發的病變還不一定。肺臟損害以后缺血缺氧,氧氣不夠用了,因為這些臟器對氧氣的需求都很大,出現低氧血癥持續不能緩解,這些臟器自然會受到傷害,所以我們治療上也要強調重要臟器的保護,預防臟器的功能衰竭也是非常重要的辦法。從病理上給我們很多重要提示,指導臨床實踐進一步降低病亡。病理結果還在陸陸續續總結中,我們期待有更完整的病理,幫助我們下一步制定更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謝謝。
2020-03-24 15:43:33
臺灣中央通訊社記者:
世界衛生組織把無癥狀感染者列為確診,大陸把無癥狀感染者列為不確診,背后的防控和治療的邏輯原因是什么?第二,無癥狀感染者會不會出現人傳人的現象?謝謝。
2020-03-24 15:49:43
吳尊友:
謝謝這位記者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大家很關心的。關于無癥狀感染者,什么叫無癥狀感染者呢?現在實驗室診斷方法能夠查出這個人他有新冠肺炎病毒,但是沒有任何臨床癥狀,這就是無癥狀感染者。這些感染者是怎么發現的?通常我們前面講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了密切接觸者,在密切接觸者的觀察期間,在有些地方對這些密切接觸者進行采樣檢測,發現了一些觀察的人PCR陽性,也就是說實驗室診斷他感染了病毒,但是沒有癥狀。由于密切接觸者不斷地觀察,有些人慢慢就出現癥狀了,出現癥狀的人很快就送到醫療機構進行診斷、治療,這些人就變成了確診的病人。在觀察期間發展成病人了。還有一部分到觀察結束也沒有出現癥狀,不管是他沒有出現癥狀還是出現了癥狀,無癥狀感染者都在我們管理的密切接觸者當中發現的,而且都是受到管理的。
那會不會造成傳播擴散?不會。為什么?在中國我們現在的管理措施,密切接觸者都已經納入隔離觀察,而且隔離觀察都是獨立的,一旦發現癥狀馬上轉到醫院去診斷治療,不會造成社會上的傳播擴散。對于這種風險我們應該引起高度關注,所以防治措施方面對這個問題是密切關注的。謝謝。
2020-03-24 15:49:52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我們注意到不論是診療方案還是單獨針對不同類型患者的診療方案,在救治措施中都包括氧療和呼吸支持的內容,這些治療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實際救治效果如何?謝謝。
2020-03-24 15:57:28
王貴強:
首先對不同類型的病人,采取分層、分類救治,是這次非常重要的經驗。當時武漢地區的病人有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如何分流這些病人,根據他的特點進行相應救治,這是當時一個很大的挑戰。目前已經總結了很好的經驗,第一,輕型病例集中收治,進行隔離,不一定需要特殊的照護,只是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發現病情變化及時轉院。第二,重型和危重型病例一定要在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救治,因為它病死率高、病情進展迅速。因此分層診治是至關重要的?,F在其他國家也出現了大量病例,一定要強調分層救治,否則輕型病例會占用醫院的床位等醫療資源,使重型、危重型等需要更積極救治的病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導致高的病死率,這是我們的一個教訓,也是很好的一個經驗。
從治療措施中,我們強調綜合治療。所有的病例,不管是輕型、普通型、還是重癥病例,氧療都是非常重要的,個別輕型可能不需要,但一般的普通型都需要氧療,因為患者已經有肺炎,肺部已經不能正常工作了,氧療非常重要。對于重癥病例,呼吸支持非常重要。呼吸支持包括面罩給氧、鼻導管吸氧和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還包括上體外膜肺。當然這幾個不同層次的呼吸支持是根據不同病情來選擇的,一般病人吸氧就解決了問題,氧合就上去了,因為肺損傷不重。但嚴重的時候單純吸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要吸痰、通暢氣道,給他上呼吸機,所以氧療和呼吸支持是新冠肺炎治療中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氧氣是各個臟器都需要的,如果氧氣不能及時供應,就會導致多臟器的受累,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所以我們說氧療是在所有病人都要采取的辦法。當然,在救治過程中,對重要臟器的維護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知道很多病人死亡是因為基礎疾病,本身有心臟病、肝病或者其他疾病,恰恰因為這些基礎疾病對于低氧不耐受,低氧血癥更容易使這些臟器受到傷害。所以我們在氧療、呼吸支持的基礎上,對重要臟器采取維護和支持措施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這一系列的分層救治,充分的氧療,臟器的維護等等,現在已經看到了非常好的臨床救治效果?,F在病死率明顯下降,可以說分層救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謝謝。
2020-03-24 15:57:41
中國日報記者:
我們在這次疫情報道中總是聽到ECMO,了解到ECMO是治療這次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重要設備,請問ECMO在此次救治過程中具體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謝謝。
2020-03-24 16:02:31
王貴強:
這也是比較專業的問題,首先ECMO中文就是體外膜肺氧合,它是人工肺和人工心臟的組合,我們知道有人工肝,肝衰竭的時候我們通過人工肝,腎衰的時候有人工腎,就是腎透析,這些設備就是幫助這些臟器、替代這些臟器功能的。ECMO就是體外膜肺氧合,它實際上替代了兩個臟器:肺和心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通過膜肺,它可以做氧氣交換,因為肺臟損害以后,病理上可能看到透明膜病變,這個肺就不能正常的進行氧氣交換。這時候用膜肺系統,幫助患者氧氣交換,使外面的氧氣能夠進入到血液循環,發揮它的作用。
對于病情比較重的患者,肺功能不好的時候,不能正常工作的時候需要上ECMO。上體外膜肺系統同時對他的肺臟也是非常重要的保護,肺臟功能不行了,讓它休息一下,我們采用體外支持,使他的肺有機會進行修復和再生。肺里面的一些痰液有機會排出來,所以ECMO治療對危重癥患者是重要的搶救措施。第七版診療方案里也明確指出,如果這個病人通過有創通氣甚至俯臥位通氣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氧合仍然很低,建議及時上ECMO,保證病人的心肺功能,保護重要臟器不出現問題。目前通過ECMO的使用,進一步降低了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發揮了積極作用。謝謝。
2020-03-24 16:02:45
封面新聞記者:
關于中醫藥的問題,中醫藥在疫情防控和臨床救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衛健委聯合推薦的一款方劑清肺排毒湯,目前有沒有新的進展?謝謝。
2020-03-24 16:10:41
王融冰:
這個方劑是由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次重點推薦的通治方,各方面都對它的療效和科研情況給予非常大的關注。目前全國已經有28個省區市在使用這個藥,是通治方,適合各個時期、各個證型的使用,現在已經擴展到疑似病例的使用,收到的反饋情況良好。截至3月23日,湖北以外的10個省66個定點醫院納入觀察的1265例確診患者,沒有1例輕型轉為重型,也沒有1例普通型轉為危重型。1241例,就是98%以上患者已經治愈出院。另外對于57例重型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湯進行臨床觀察,沒有1例轉為危重癥,已有42例(73.7%)治愈出院,出院患者未見肝腎損傷。
關于清肺排毒湯的中醫文獻和對方、藥、證的綜合分析研究已經發表了文章,大家可以看,寫的很詳盡。另外,王永炎院士,國醫大師路志正、薛伯壽、張大寧、孫光榮、金世元、唐祖宣等專家,從中醫方面對這個方劑給了充分肯定。清肺排毒湯的藥用機理、物質基礎現在正在加緊研究。最近大家可以看到《中草藥》發表了一篇學術文章《清肺排毒湯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機制的網絡藥理學探討》,從分子網絡水平探討了這個方藥治療新冠肺炎的機制。
另外基礎研究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需要有動物模型,模型要穩定,要能夠重復,能夠真正的反映問題,所以這個過程比較長。也有很多單位在這方面正在加緊做工作,比如海軍軍醫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研究團隊等都在積極做這方面工作,從多角度開展有效物質的探討,對靶標通道以及作用機制都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有些研究發現,這個方劑21味中藥歸經到肺經,已經預測出790個潛在的作用靶標,這些作用靶標集中在免疫、抗炎、內分泌、信號轉導等生物學過程,可以抑制細菌內毒素的產生,并且促進抑炎因子IL10表達,且不抑制巨噬細胞的活力,緩解炎癥風暴。
目前中國中醫科學院已經完成了清肺排毒合劑的質量標準、生產工藝以及安全性研究。另外四家中藥企業完成了清肺排毒復方顆粒劑的質量標準和生產工藝研究,可以讓這個方劑更好地為抗擊疫情服務,為臨床救治服務。謝謝。
2020-03-24 16:11:03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都在蔓延,近期有一些專家和別的國家的醫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經驗,疫情防控方面有哪些經驗值得共同關注?謝謝。
2020-03-24 16:18:01
吳尊友:
謝謝這位記者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包括今天上午我還參加了外交部和拉美區的25個國家的交流,上一周已經和80多個國家進行經驗交流。這次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中國是遭遇到全球大流行的第一沖擊波,這也給我們有機會比別的國家更早的認識新冠肺炎,我們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不僅為我們國家控制新冠肺炎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全球應對新冠肺炎提供了科學依據。這些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包括分離出病原體、認識平均潛伏期、傳播途徑,這些都是我們制定防控策略、制定防控和診療指南的最重要科學依據。我們的防控指南翻譯成英文,及時向世界公布和分享。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我們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經驗,最主要的我們用了應對傳染病最基本的一個原則,對所有傳染病來說控制策略主要要從三個方面來抓。一個是傳染源、一個是傳播途徑、一個是易感人群。對于新冠肺炎我們的認識還很有限,所以我們“三管齊下”,對于傳染源我們采取“四早”措施,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通過“四早”就把傳染源發現出來,給他隔離了、治療了。第二個是切斷傳播途徑,現在大家戴口罩、手衛生洗手、通風,這就是切斷它的傳播。易感人群怎么保護?當時我們把春節長假延長,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是保護易感人群的措施。這三個環節加在一起最核心的是什么?最核心的是把傳染源和易感人群分開。這樣一個基本原則在國際上其他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政治背景,它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應用,很多國家都在詢問我們這些做法,而且很多也都在借鑒和參考我們這些做法。謝謝。
2020-03-24 16:18:12
經濟日報記者:
現在在一些低風險地區,一些黨政干部出席會議的時候帶頭摘下了口罩,這樣是不是鼓勵公眾在外出活動時摘下口罩,這樣會不會增加疫情反彈的風險?謝謝。
2020-03-24 16:18:27
吳尊友:
戴口罩是很有科學的,為什么說很有科學?可能大家注意到前一段時間有媒體也報道了歐美國家不主張健康人戴口罩。新冠肺炎排毒,排毒在癥狀前期的時候,叫做“潛伏期末”和“臨床癥狀前期”排毒最高,也就是說如果健康人遇到一個潛伏期末期的病人,他雖然沒有癥狀也會造成傳播。這是為什么鼓勵健康人要戴口罩。
再看看這個病毒在什么地方?在哪個環境?通常它會在病人住院就診的醫療機構,所以醫療機構的環境是比較危險的,有新冠肺炎病人就診治療的環境是危險的。再一個是有新冠肺炎病人的家庭,他還沒有就診的時候是危險的。第三個是新冠病人沒有就診期間,他出現了癥狀,或者一些排毒,他在一些封閉環境比如電梯、公用交通工具。隨著我們國家疫情的控制,各個地方沒有新發病人的時間都不一樣,有的時間已經兩周、三周了,對于這些地區,或者把不同地區按照疫情的輕重緩急分成高中低,對于低流行地區,應該說環境當中基本上沒有病毒,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怎么戴口罩?國家衛健委專門發了公眾科學使用佩戴口罩的指引,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在家里,在空曠的外環境里沒有必要戴口罩。一般人群如果去人員密集的地方,備好口罩,到人員聚集的地方和人流近距離接觸的時候要戴口罩加以保護。這個指南分為普通人群、特殊場所工作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重點人群,對于不同的人群有具體的指南,大家也可以在網上查查看,這個指南對于幫助我們科學使用口罩,正?;謴腿粘I疃际怯袔椭?,謝謝。
2020-03-24 16:18:42
中新社記者: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報道我們知道新冠肺炎病人有的早期發病并不是非常兇險,但是有的會突然有一個加速,有的病人就會快速進入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狀態,對于外界一直非常關注的炎癥因子風暴的現象,能否給我們再介紹一下這種情況是否會對救治增加難度?通過對前期對全國重癥病例的救治,目前我們積累了怎樣的診治經驗?謝謝。
2020-03-24 16:55:25
王貴強:
謝謝你的提問。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發傳染病,發病機制我們還不清楚。按一般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規律來講,它是機體免疫和病毒相互斗爭導致疾病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如果機體免疫狀態很好,可能把病毒很快控制住,還沒導致炎性病變就痊愈和恢復了。但是有一部分老年人、抵抗力比較差的,機體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體,出現持續的拉鋸戰,最后可能會導致不良后果。還有一種情況是有基礎病的,新冠肺炎累及肺臟,導致缺血缺氧。由于重要臟器受累,本身有基礎病,很多病人不是死于新冠肺炎而是死于基礎病的惡化,包括心梗、肺栓塞,合并感染等情況。我們確實看到了有些年輕人,會出現病情突然變化,但發生率不是很高。確實像你說的有可能存在炎癥因子風暴,也就是說他機體的免疫狀態很高、過強。過強也不行,機體免疫需要一個平衡,免疫力是非常關鍵的,但是如果過強了可能就會導致嚴重后果,導致我們自身組織細胞的損害,也就是我們的免疫系統不能很好地識別自身,把我們自己當敵人打,出現自身免疫病。對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比如肝病,有一部分患者就是年輕力壯的,感染乙肝了也好,戊肝也好,大部分穩定、自限,但是有一少部分出現嚴重損害,就是過強的免疫清除機制導致炎癥因子風暴,很多炎癥細胞活化,釋放大量炎癥介質,這種炎癥介質會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首先影響血液系統,受累以后會出現全身各個臟器的受累。從病理上也可以看到一些出血、壞死、血栓的形成,這都和過強的炎癥反應相關。針對這種情況,臨床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監測預警指標,希望早期發現這些征兆,及時地干預。第七版診療方案里,也強調比如白介素-6水平逐漸升高,就要特別關注。因為白介素6本身就是一種炎癥介質。所以,這種炎癥介質升高的時候,可能會愈后不良。還有,持續的低氧血癥、乳酸堆積,本身也會出現組織缺氧、缺血,導致繼發的各種臟器損害,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此外,如果患者病情進展快,如肺片看到肺部病變快速進展,這告訴我們這個病人病情可能會變重。其他常見的炎癥指標,比如C-反應蛋白、血沉、鐵蛋白等,這些都是反映炎癥的一些指標,如果它們快速增加,提示這個病人可能會有炎癥反應,出現炎癥因子風暴,要積極的進行干預。所以,我們在臨床治療上也提出,對快速進展的、有明顯炎癥因子大量蓄積的病人,可以考慮使用激素,短時間內的小劑量的激素是可以使用的,因為對這樣的病人確實要抑制他過強的免疫反應,但是使用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會有后續的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等風險,這個度需要很好地掌握。
我們在第七版診療方案里,把白介素6受體的拮抗劑也作為治療藥物推薦。因為它阻斷炎癥因子途徑,可能對臨床是有益的,初步也看到了一些效果。綜合來看,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不同人群的轉歸差別很大。老年患者有它的特點,有基礎病的患者也有它的特點,年輕人盡管病死率不高,但不能忽視病情可能突然變化的情況。目前,中國在救治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診療方案中也逐步體現了針對這類人群的診斷和治療措施。謝謝。
2020-03-24 16:56:41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近期武漢市出現了一些門診發現無流行病學史的病例,請問他們的感染渠道是否有新的調查進展?該病例的出現對于下一步完善防控工作有怎樣的提示?謝謝。
2020-03-24 16:57:22
吳尊友: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很敏感,實際上當時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和武漢市衛健委的同志進行了溝通,向他了解了情況。他說他們也做了調查,后來在網上專門把調查結果向社會公布了。我們對新冠肺炎的認識還是有限的,雖然我們布下了天羅地網,我們控制的很嚴密,只要出現一個病人還要及時發現、及時跟蹤處理,對于防控疫情階段性勝利以后怎么鞏固、怎么防止第二次傳播流行非常重要。謝謝。
2020-03-24 16:59:11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
現在很多低風險地區正陸續開學,但很多地區的教室的學生密度比較大,很難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防控措施呢?
2020-03-24 16:59:49
吳尊友:
謝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和前面提到的低風險地區的領導摘口罩很類似。低風險地區外界環境當中沒有病毒,低風險地區的學生和老師經過長時間的居家隔離以后,也排除了他們潛伏期感染的可能,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老師,感染的風險已經非常低了。我們在防范學校發生疫情繼續做防護措施還是有必要的,最主要的是做好學生和老師每日監測,監測體溫、監測癥狀,如果出現體溫和癥狀要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和衛生部門取得聯系,以便及時處理。謝謝。
2020-03-24 17:00:41
中國網記者:
近期世衛組織強調此次疫情中年輕人也面臨著巨大風險,請問目前的病例當中年輕人的比例占多少?重癥率和死亡率分別是多少?他們的疾病表現以及疾病發展和老年人有怎樣的區別?謝謝。
2020-03-24 17:04:04
王貴強:
這次新冠病毒肺炎中,老年人和年輕人在疾病轉歸、發病率等方面確實有很多不同。首先,年輕人的病死率相對老年人是比較低的,但目前還沒有最后的數據統計。前期有一個CDC每日播報的數據,是35歲以下病死率在8%左右,高年齡組病死率占比比較高,低年齡組病死率非常低,20歲以下是極少的,老年人、有基礎病的患者病死率更高。剛才提到,這個病的特點是老年人、有基礎病的病死率高,這個是明確的。所以,對于這類人群,要積極的救治和照護。年輕患者要及時發現病情加重的風險,及時地救治。當然剛才提到有些患者突然病情變化,可能和機體免疫相關。謝謝。
2020-03-24 17:04:31
健康報記者:
我們知道在新冠肺炎患者當中,尤其是重癥患者當中,有很多人合并一種或者兩種以上的基礎疾病,請問治療過程中如何平衡這些疾病的診療方案?救治原則是什么?謝謝。
2020-03-24 17:05:16
王貴強:
這也是一個很專業的問題。剛才已經提到,新冠病毒感染后,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患者,有比較高的病死率,重癥比例也比較高。武漢地區現在住院的大部分病人都是老年人,并且合并基礎病,因此,在新冠肺炎的救治原則中,非常明確的提出要加強對癥支持治療,積極預防并發癥,治療基礎病,進行臟器維護和支持。所以綜合治療是非常重要,不是單純治療肺炎,還要治療所有的基礎病。因為現在很多病人是因為基礎病加重或合并感染導致最終死亡。目前,在武漢和其他地區,我們對基礎病的救治是非常積極的,針對肺臟有氧療、呼吸支持,如果效果不好的,還有插管小分隊進行氣管插管。因為,持續的低氧血癥會導致重要臟器功能不全,使有基礎病的臟器進一步惡化,甚至導致衰竭。同時,針對這些重要臟器,包括肝臟、腎臟、心臟等,還要給予積極的支持和維護。在武漢地區,有多學科診療團隊,包括呼吸科、感染科、ICU、心臟科、血液科、腎內科等專業。通過采取這樣積極的多學科診療模式,確實看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病死率明顯下降。盡管現在剩下的病人都比較重,但是從目前數據來看,總體病亡率還是比較低的,說明多學科診療模式是針對有基礎病患者的一項重要的救治措施。謝謝。
2020-03-24 17:14:39
主持人:
謝謝幾位嘉賓,今天發布會幾位專家給我們介紹了很多防控和診治的專業知識,再次對各位表示感謝。明天的發布會我們將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中小企業的發展,請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回答媒體提問,歡迎大家繼續關注,歡迎把問題提前留給我們。今天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0-03-24 17:15:10
(責任編輯:張可欣)
分享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疫苗國家監管體系(NRA)評估上市后監管相關板塊系列會議召開
為迎接世衛組織疫苗NRA正式評估,按照國家藥監局黨組工作部署,2022年6月以來,國家藥監局藥品監管司召開系列會議,結合世衛組織評估工具要求,針對監督檢查、生產許可、市場監管和藥物警戒等評... 2022-06-22 21:03國家藥監局舉辦行政處罰法宣貫講座
6月21日,國家藥監局舉辦行政處罰法宣貫講座。全國人大法工委立法規劃室副主任黃海華圍繞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作專題講解。國家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景和主持。 2022-06-22 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