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高頻,減少跑步傷
受訪專家: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 陸一帆
雖然跑步能讓骨骼變得強壯,但當骨骼系統長時間反復受力、牽拉,而又恢復不足時,骨骼就會變得脆弱,容易引發應力性骨折。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陸一帆表示,這種運動損傷是可避免的,愛好跑步的人平時不妨多做以下3種訓練。
抗阻訓練。應力性骨折多數是由于骨質密度過低,以及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不能為骨骼提供足夠支持所造成的??棺栌柧毮軓娊〖∪饨M織,使骨骼承受應力,實現骨密度的增長,從而加強對骨骼的保護力度,還能有效提升跑步的敏捷性及流暢度。
肌肉耐力訓練。當肌肉力量欠缺時,長距離跑步就容易讓肌肉疲勞,使肌肉吸收地面沖擊力的功能下降,骨骼就會承受更大的沖擊力,從而增加應力性骨折的風險,這常常發生在剛開始跑步的人群中。推薦重復爬坡跑、連續半蹲跑、連續跑臺階、原地間歇高抬腿跑等訓練方式。要注意在不增加有氧訓練量的情況下,增加肌肉訓練。
下肢關節穩定性訓練。跑步時,身體的壓力基本都聚集在腿部骨骼關節上,如果不進行下肢關節強化運動,骨骼關節很容易發生磨損。對于跑步愛好者來說,經常進行下肢關節練習才是最好的護腿方法,尤其是進行髖關節穩定訓練。跑步時軀干穩定,下肢以髖關節為驅動,完成抬腿邁步和蹬地后擺動作。只有髖關節強大,軀干才可以帶動腿部肌肉,降低下肢應力性骨折的風險,提高跑步效率。髖關節訓練可從改善關節活動度入手,最經典的方法就是瑜伽的開髖動作,還可以做弓箭步髂腰肌伸展,背橋伸髖等。
此外,跑者還應縮短步幅提高步頻,這是因為跑步時邁步較大,也就是步幅過大,身體受到的沖擊力就越大。有研究表明,當跑者將每分鐘的邁步次數提高15%,同時縮短步幅時,應力性骨折的風險大大降低。
需提醒的是,跑者應緩慢延長跑步距離,每周跑步距離的延長量最好不超過上一周的10%。跑時還要注意姿勢正確,一旦出現下肢疼痛難以緩解時,要及時就醫。
(責任編輯:楊柳)
分享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