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皮膚屏障的修復思路
現如今,屏障修復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了,但是各個年齡段人群的皮膚敏感問題仍然越來越多。正常情況下,皮膚角質層薄厚均勻,角化細胞排列整齊致密,細胞間充盈著細胞間質。這樣的角質層才是完整、健康的,才具有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可以發揮完好的屏障作用。但由于某些病理因素、外界刺激損傷或者其它因素作用于皮膚,可能會導致角質層變薄、皮膚的免疫力下降,從而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襲。本文從皮膚屏障的構成、皮膚屏障的受損原因及表現著手分析,闡述了修復皮膚屏障的幾條通路,希望帶給讀者一些啟示。
皮膚屏障到底是什么?
表皮作為身體和外界環境的分隔線,扮演著重要的屏障角色,抵抗外界刺激,保存皮膚內部的水分,不僅防止微生物、真菌、病毒、過敏原等進入皮膚,還可以吸收紫外線輻射,減少機械損傷。簡單來說,皮膚屏障的功能就是防止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應對外界環境變化,保持內在穩態。我們可以直觀地將皮膚屏障理解為守護城市的城墻,受損的屏障就像透風的孔洞,因此當皮膚屏障受到損害時就會導致一系列的皮膚問題。
角質層是表皮終末分化的產物,有保護機體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滲透屏障,它阻礙經皮蒸發水分的丟失,經皮水分丟失反映的是水從皮膚表面的蒸發量,因此是評價皮膚功能的重要指標。各種內在、外在的因素都會影響皮膚的滲透屏障,如氣候、身體的壓力和許多皮膚及系統疾病等。健康的皮膚表面一般也覆蓋有很多微生物,研究表明在天然皮膚防御系統中,角質形成細胞作為效應細胞,可以產生抗菌肽物質,從而抑制皮膚表面微生物的生長。
我們的皮膚屏障可以分為五層,分別是:機械性屏障,指最外層角質層,可以防止機械損傷;物理屏障,由角質層和皮脂膜構成,類似磚墻結構;化學屏障,指皮膚表面的酸性保護膜,讓正常皮膚呈弱酸性;免疫屏障,也叫微生物屏障,能夠維持皮膚表面微生態平衡;色素屏障,存在于基底層的黑色素細胞可以吸收紫外線。
皮膚屏障受損原因及表現
皮膚屏障在很多因素影響下都會遭到破壞,例如紫外線照射、環境污染、干燥、寒冷等環境因素;體內激素含量等內在生理因素;清潔過度、頻繁做臉、不當卸妝、防曬不到位、使用刺激性或者質量沒有保證的三無產品等外在人為因素等,都是使皮膚屏障受損的罪魁禍首。痤瘡(痘痘)肌膚、干燥缺水肌膚、脆弱敏感皮膚往往更容易出現皮膚屏障受損問題。其次,遺傳也會影響皮膚屏障的質量,所以有部分人群的皮膚天生更加敏感。如果皮膚經常出現干燥起皮、炎癥泛紅、瘙癢刺痛等情況,就要懷疑是否出現屏障受損了。
如何選擇修復類護膚品?
屏障健康是護膚的基礎,我們的皮膚屏障相當于一個不斷更新的動態系統,所以哪怕屏障受損了,只要停止持續地刺激,皮膚自身會一定程度上慢慢恢復。所以當皮膚屏障受損時,不要使用過多護膚品,在基礎護膚的同時,使用相應產品將屏障修復好才是當務之急。
通常來說,配方師會在護膚品配方中加入模擬皮膚脂質的成分來幫助改善皮膚屏障功能,所以修復皮膚可以從皮膚屏障的組成成分入手。皮脂膜的主要組成有角鯊烯、蠟脂、甘油三酯、膽固醇酯、膽固醇;細胞間脂質的組成包括神經酰胺、膽固醇、游離脂肪酸(皮膚屏障修復劑)。如果將皮膚屏障比喻成一堵墻,細胞間脂質就是糊墻的水泥。
修復類產品中通常會加入神經酰胺和膽固醇來補充細胞間脂質。也有研究表明,在修復類產品中加入游離脂肪酸,比只加神經酰胺和膽固醇更有利于皮膚屏障功能的恢復,也就是說,神經酰胺+膽固醇+游離脂肪酸的組合會讓皮膚的“城墻”更堅固。因此,尋找含有以上成分的護膚品,通過外在補充屏障成分,會對皮膚屏障的修復有一定的效果。
其他建議
正確清潔。皮膚老化和缺水都會造成屏障功能減弱,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停止使用皂基類潔面,并且減少使用去角質產品的頻率,不要相信所謂的“溫和去角質”。同時最好使用無酒精、無香料、無色素、無致敏性的護膚品,以保護和加強肌膚屏障功能。
補水保濕。皮膚在缺水的狀態下更易受損傷,而水分充足的皮膚更有抵抗力,所以要加強補水保濕。成分黨人群可以多關注甘油、尿素、牛油果脂以及透明質酸等成分,日常使用的補水保濕產品里通常會有它們的存在。
做好防護。紫外線照射可導致表皮細胞增殖率加快,生成大量的自由基,導致皮膚水分流失加重,破壞皮膚屏障結構。日常盡量避免在炎熱的環境中逗留,避免紫外線直射,做好防曬措施,同時避免塵埃、汗水對皮膚的過度刺激。
選擇適合的護膚品。部分皮膚屏障受損人群可以使用含有煙酰胺成分的護膚品。煙酰胺可以通過提高皮膚中的游離脂肪酸和神經酰胺的水平,加快蛋白質合成、分化從而改善皮膚屏障,強健肌膚。通過挑選含有煙酰胺成分的主打修復類的產品并長期使用,將有利于加快皮膚屏障修復的速度,還能通過發揮抗炎作用改善皮膚炎癥、泛紅問題。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建議大家多吃水果、蔬菜等維生素含量較多的食物,盡量少吃海鮮和辛辣等刺激食物,減少熬夜次數。有研究表明,心理壓力也對表皮屏障具有一定的傷害作用,因此減少壓力同樣也是護膚的關鍵。(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化妝品技術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譙英固)
分享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