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執行四個規范——再談《疫苗管理法》的立法
為有效落實風險管理、全程管控、科學監管的目標,切實保證疫苗質量,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疫苗管理法》對疫苗的注冊、生產、流通、使用等除了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外,還對各個環節所必須執行的標準、規范作了明確規定。
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
《疫苗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開展疫苗臨床試驗,應當經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批準?!奔瓷鲜性S可持有人要開展疫苗臨床試驗,除應經國家藥監局批準外,還必須依現行《藥品管理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嚴格執行“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
同時,《疫苗管理法》還明確規定,開展疫苗研制應當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開展疫苗臨床試驗應當在符合規定的三級醫療機構或者省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施或者組織實施,以及必須保證全過程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和可追溯。
據此,如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或其他單位組織未嚴格執行并實施“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進行臨床試驗,則監管部門可以依現行《藥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依法進行處理。如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或其他單位組織在臨床試驗過程或結束后故意提供虛假的藥物臨床試驗報告及相關材料的,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藥品、醫療器械注冊申請材料造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7〕15)第一條規定,應認定為“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若同時具有以下情形:①在藥物臨床試驗過程中故意使用虛假試驗用藥品的;②瞞報與藥物臨床試驗用藥品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的;③故意損毀原始藥物臨床試驗數據的;④編造受試者信息、主要試驗過程記錄、研究數據、檢測數據等藥物臨床試驗數據,影響藥品安全性、有效性評價結果的,則應依法釋〔2017〕15號文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依法追究其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疫苗的質量是生產出來的,是在嚴格執行生產質量管理體系的企業內生產出來的。
《疫苗管理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明確規定,疫苗生產全過程應當符合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因此,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除嚴格執行現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及其附錄的有關要求外,還應當嚴格履行《疫苗管理法》規定的如下義務:一是應具備許可所規定的條件;二是應具有相應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三是應當按照經核準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標準進行生產和檢驗;四是持續加強偏差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如實記錄生產、檢驗過程中形成的所有數據,確保生產全過程持續符合法定要求;五是應當建立健全疫苗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體系,制定并實施疫苗上市后風險管理計劃,開展疫苗上市后研究,對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進行進一步確證;六是應當對疫苗進行質量跟蹤分析,持續提升質量控制標準,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工藝穩定性。
同時,《疫苗管理法》還對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未按照規定實施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制訂了比現行《藥品管理法》更為嚴厲的處罰措施,如第八十二條規定的“十年內直至終身禁止從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等。
疫苗儲存、運輸管理規范
疫苗的質量穩定性,特別是疫苗的效價,與其儲存、運輸的環境溫度具有相當密切的關聯性。因此,為保證疫苗質量,切實保證疫苗流通全過程的儲存、運輸符合疫苗說明書或標準所規定的溫度極為關鍵。
《疫苗管理法》第三十七條明確規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疫苗配送單位應當遵守疫苗儲存、運輸管理規范,保證疫苗質量。疫苗在儲存、運輸全過程中應當處于規定的溫度環境,冷鏈儲存、運輸應當符合要求,并定時監測、記錄溫度。第三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接收或者購進疫苗時,應當索取本次運輸、儲存全過程溫度監測記錄,并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滿后不少于五年備查;對不能提供本次運輸、儲存全過程溫度監測記錄或者溫度控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接收或者購進,并應當立即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報告。
除執行《疫苗管理法》上述規定外,在現階段還應執行《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2017年版)》(國衛疾控發〔2017〕60),并做好相關記錄。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疫苗配送單位如違反疫苗儲存、運輸管理規范有關冷鏈儲存、運輸要求的,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依據《疫苗管理法》第八十五條依法處理,對違法儲存、運輸的疫苗予以監督銷毀。
預防接種工作規范
疫苗的安全有效性,與何人何時在何種情況下接受接種,以及與操作者如何正確、規范地實施接種,均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為此,《疫苗管理法》第四十二條明確規定,國務院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公布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強化預防接種規范化管理;應當制定、公布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程序和非免疫規劃疫苗的使用指導原則。
上述規范、程序和指導原則,應貫穿于整個預防接種過程。一是實施接種前,醫療衛生人員應當告知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現場留觀等注意事項,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接種禁忌等情況,并如實記錄告知和詢問情況;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的要求,檢查受種者健康狀況、核查接種禁忌,查對預防接種證,檢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觀、批號、有效期,核對受種者的姓名、年齡和疫苗的品名、規格、劑量、接種部位、接種途徑,做到受種者、預防接種證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確認無誤后方可實施接種。二是受種者在現場留觀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醫療衛生人員應當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的要求,及時采取救治等措施。三是醫療衛生人員還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的規定,真實、準確、完整記錄疫苗的品種、上市許可持有人、最小包裝單位的識別信息、有效期、接種時間、實施接種的醫療衛生人員、受種者等接種信息,確保接種信息可追溯、可查詢。
為切實有效強化預防接種規范,《疫苗管理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應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對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直至撤職處分,責令負有責任的醫療衛生人員暫停一年以上十八個月以下執業活動”等行政處罰。第九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因違反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導原則、接種方案,造成受種者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監管部門應著力從疫苗的準入上嚴格把關,著重監管疫苗的各個環節是否嚴格符合標準、規范的要求并做好相關記錄等。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代儲代運單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則應從法規規定、技術標準及規范出發,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并有效貫徹執行。如此,才能有效貫徹落實《疫苗管理法》最嚴格的要求,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作者:福建省藥品監管局 林振順)